“没想到俺家的120只土鸡一次性被扶贫超市采购,价格还不低于市场价,土鸡的销售问题一下子解决了。”近日,家住寿县张李乡郭园村的孙老汉一分不少拿到售鸡款,连连夸赞“电商+扶贫超市”的扶贫方式为老百姓办了实事。
孙老汉告诉记者,前两年,县里给补贴,鼓励贫困户发展养殖业。他家里一下子养了100多只鸡。“可鸡养多了,销售却成了问题。依靠在农村集市上卖土鸡,销量有限,价格也上不去。”孙老汉为此犯了愁。来自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的挂职扶贫干部陈杰在寿县进行一番深入调研后发现,不少贫困户都有着与孙老汉类似的困扰,“优质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这是寿县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一个短板。特别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农户,更是缺乏销售信息和销售能力。”
为此,陈杰积极联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帮助和参与寿县的“电商+扶贫超市”项目建设。“我们选择与本地电商企业合作,在张李、迎河两个乡镇的贫困村首先试点,采取‘农业企业+村集体+贫困农户+电商联合平台’的模式,通过定点采购、平台展销、物流配送的方法,让贫困户的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子商务的顺风车,带动当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增收致富。”陈杰说。
在初期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寿县又进一步开发了“掌上寿州”APP平台,创办了全县第一家扶贫超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帮助更多的贫困村实现优质农副产品进城销售,解决当地农产品走进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掌上寿州体验店暨扶贫超市里,记者看到,每一件产品都详实地写出生产该产品的贫困户姓名、家庭情况。店家还颇费心思地标注出该贫困户需要销售多少产品就能实现脱贫目标。一位在店里购物的顾客表示,在这里买东西就像是在众筹献爱心,能让自己觉得也为国家的扶贫事业出了一份力。
“考虑到贫困户的增收需求,我们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比市场收购价要高一些,扶贫超市设在人员密集的区域,农产品销售量很大,这部分溢价很轻松就能消化掉。”扶贫超市负责人介绍,目前店内有大小类别的产品50多种,都是贫困户家里的土特产、农副产品、手工艺品,这些原生态产品经过专业团队的设计包装,卖相提了上去,顾客很喜欢。今年春节期间,超市已经挣了5万多元。
依托无处不在的O2O渠道和方便快捷的物流网络,扶贫超市的“触角”延伸至寿县偏远贫困镇村,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从中受益。“扶贫超市虽小,却能在贫困户和市场之间搭起有效的桥梁。”分管扶贫工作的寿县县委常委、副县长邬平川说,电商扶贫实行产销集约化经营,线上交易和线下配送有机结合,实现了特色农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推进了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帮助贫困地区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精准脱贫;同时也反哺寿县农村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发展特色产业,提振广大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业的信心。
成立于2017年2月的安徽楚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当年就带动了40户贫困户就业脱贫。但随着大棚蔬菜种植户的增加,今年蔬菜销售价格小幅下滑,销售渠道受市场挤压变窄,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前不久,扶贫超市主动与企业联系,双方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由扶贫超市帮助企业销售瓜果蔬菜,既解决了蔬菜价格下滑和销路变窄的问题,又使企业可以放心发展生产种植。
楚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成永介绍说,目前,企业新流转了200亩耕地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在帮助贫困户增加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计划再带动10余户贫困户就业。(聂扬飞)
转自:安徽日报
上一篇:精准扶贫与企业发展新机遇论坛:促进经验共享和国际合作
下一篇:斩断伸向扶贫“奶酪”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