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的“朋友圈”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3-28





  
        杨育英(左一)在自家果蔬大棚内与员工交流育苗技术(3月20日摄)。现年45岁的杨育英早前并不从事农业。她19岁开始到北京打工,先是做推销员,后来专门从事设施农业设备的生产。看到设施农业前景广阔,她2008年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陕西渭南老家,搞起了葡萄种植。建大棚、配设施、引苗木,很快她就建起了渭南裕美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园,并先后引进了36个葡萄品种。问起成功的秘诀,她坦言得益于她的“朋友圈”。新华社发(张博文摄)
  杨育英在自家大棚内查看葡萄干制作情况(3月20日摄)。现年45岁的杨育英早前并不从事农业。她19岁开始到北京打工,先是做推销员,后来专门从事设施农业设备的生产。看到设施农业前景广阔,她2008年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陕西渭南老家,搞起了葡萄种植。建大棚、配设施、引苗木,很快她就建起了渭南裕美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园,并先后引进了36个葡萄品种。问起成功的秘诀,她坦言得益于她的“朋友圈”。新华社发(张博文摄)
  陕西杨凌示范区职业农民李海平在自家大棚内查看葡萄生长情况(3月19日摄)。现年45岁的杨育英早前并不从事农业。她19岁开始到北京打工,先是做推销员,后来专门从事设施农业设备的生产。看到设施农业前景广阔,她2008年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陕西渭南老家,搞起了葡萄种植。建大棚、配设施、引苗木,很快她就建起了渭南裕美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园,并先后引进了36个葡萄品种。问起成功的秘诀,她坦言得益于她的“朋友圈”。新华社发(张博文摄)
  杨育英在自家大棚内查看葡萄生长情况(3月20日摄)。现年45岁的杨育英早前并不从事农业。她19岁开始到北京打工,先是做推销员,后来专门从事设施农业设备的生产。看到设施农业前景广阔,她2008年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陕西渭南老家,搞起了葡萄种植。建大棚、配设施、引苗木,很快她就建起了渭南裕美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园,并先后引进了36个葡萄品种。问起成功的秘诀,她坦言得益于她的“朋友圈”。新华社发(张博文摄)

      转自:新华网



上一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农民腰包鼓起来

下一篇:知难而上,打赢脱贫攻坚战